iPhone 12 Pro多花钱买的激光雷达LiDAR有什么价值? 5套可应用App推荐

大家知道iPhone 12跟12 Pro最大的不同,在多了长焦镜头,以及LiDAR光学雷达扫描仪,虽不清楚这LiDAR的软硬件成本,但iPhone 12跟12 Pro之间的2200元价差里,一定有它一份,所以iPhone 12 Pro系列的用户,可以怎么应用激光雷达LiDAR,让多花的钱能有价值呢?

LiDAR雷达光学扫描仪,最主要是利用发射/ 接收光束所需的时间,计算出每一个点的距离,而这些密密麻麻点各有其距离,结合在一起,就等于绘制出一个空间的深度图了,有个空间深度图,就可以知道这个空间哪里是边界、哪里有东西、跟你相距多少...等信息,而且LiDAR可以纳秒为单位量测,对用户来说使用这些App,就可以得到实时反应这样的体验。

目前在iPhone 12 Pro上,可以用LiDAR加速夜拍对焦速度,然后手机里也有内置「测距仪」这个AR测距App,很多第三方APP则利用LiDAR来做更快更准的3D扫描、人像录像...等。
找了一下,目前还是以测量、拍摄空间3D图、扫描3D对象为大宗,这些跟做设计、需要3D列、建筑或装潢的人比较有关系; 跟一般大众最有关系的则是测量距离/身高长度,以及用LiDAR来拍带景深的录像。

我这里就试用了一些已经更新,并应用了iPhone 12 Pro LiDAR的App们,多付了2200,总要用一下。
 

内置的「测距仪」

 
在iOS12以上的iPhone或iPad里,应该都可以看到这个内置程序,可以用相机测量对象跟空间的距离长度、大小,甚至方形对象的面积,也可以量身高。临时需要测量空间距离时非常好用。

用起来也蛮简单的,打开程序之后,先移动一下手机扫描周围平面(用了几次发现有扫到地面比较准),接着就将画面上的白点对准要量的起点,然后沿着要量的边拉线,到终点再点一下+号,就会自动量出长度。

比较了iPhone 11跟iPhone 12 Pro(无LiDAR/ 有LiDAR),12 Pro的数字的确是比较准,线有拉准的话,经常都跟实际长度一样,或是只差个一公分之类的,帮同事量身高也很接近。

点击结果可以换算单位,这些结果也会自动留存下纪录,另外也可以重新命名后,复制文字,在其他地方贴上分享。

若照到方形的东西,程序也会自己侦测形状抓出长宽,点击就可算出面积,但测了几样东西,发现测量矩型对象的准确度误差较大,还需要改进。

另外还发现一个LiDAR在这程序里的应用,就是在低光的地方仍可以测量(iPhone 11就会显示需要更多光线),但是说平常不会在很黑的地方还要量测就是了。

专业接口拍人像模式视频:「Protake-随身电影机」


App Store下载
年付费,现在有五折的活动。
 
「Protake」是个专精在录像的第三方程式,且随着LiDAR及iOS14的推出,提供了拍摄虚化背景,带景深感的人像模式录像,很好应用了LiDAR。除了人像模式录像,程序里还有专业录像模式、双摄录像、美颜录像/ 自录,而且提供很多手动设定选项,这些都算补充了内置相机没有提供的模式,所以小推荐安装。

它的专业模式里包含很多工具,比方A-B点对焦、对焦峰值、直方、水平/ 中心指示、放大画面监看...等,可以浏览他们在App Store里的介绍,主题的关系,这里试人像模式录像。
选单里就可以开启啦。

在有LiDAR的iPhone 12 Pro上,可以选两种模式:LiDAR跟视觉。前者就是用LiDAR来工作,产生出更好的抠边跟景深效果,后者则是用多镜头来抓取数据,配合机器学习等作分析,两种模式的差别程序里也有说明。

选择LiDAR时,目前版本(1.1.1)只能选用广角镜头(1x)来拍,最大分辨率是1080p/ 30fps/ 压缩率48Mbps。拍摄前可以选择光圈值,决定虚化程度,效果如何可以在屏幕上实时预览。

还有拍摄时,左下角会有个实时的深度信息预览,我们来比较一下,两组都可以蛮清楚看得出LiDAR下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比较清楚,用镜头侦测的边就没有抓得很确实。
A组~

B组~呃...我光圈调太大了...

但拍摄时还是会参照一些画面分析,也不是说侦测不确实就没背景虚化效果,还是可以来看一下效果比对。
 
背景要多虚化这都可以调整,最主要还是在LiDAR抠边比细致一点,或是主体前方该清晰的地方有没有抓准,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精确,但还算有模有样,还是有达到凸显主角的作用,且没有让特效显得太怪。

拍摄时还可以套用很多电影风格的色调滤镜,以及选择一些让画面更有电影感的宽屏幕比例。

拍摄时也有一些好用的辅助工具,拍摄时有用到的是显示安全框、水平指示、音量表,以及再提高屏幕亮度方便在阳光下看到取景...等,专业工具还不少。

拍好的视频,也提供先存在程序里、直接存入相簿,或两边都存的选项,前者有档案管理的概念,拍完之后看满意了再汇入相簿里,以免很乱。

但目前防震效果可能是一个缺点。
虽然程序里提供三种防震强度,但目前试拍看效果都不算很明显,要改善的话要嘛换成用视觉模式拍,但最好的方法还是上稳定器,选单里看来可和智云稳定器深度搭配。

另外虽然选单里也有自动调整高动态范围成像,但发现高光的地方有时后会曝掉。
然后目前程序里没有提供简单的裁切、编辑工具,就没能裁剪出可用片段后再汇出,也无法摄后再调整光圈/ 虚化程度看哪个适合(因为可能检查视频时才发现选错了),是两个觉得比较可惜的地方。但这App看来还很新,可以期待看日后还有什么更新,或者大家也可以用用给些建议当作更新参考吧。
最后我把使用LiDAR测量拍摄的一些片段剪在一起,可以看看手持移动、夜间街边、可爱猫猫的拍摄效果吧~嗯...外景录像还是连个蓝牙麦克风好...

编辑出人像视频:「Focos Lives」

 
App Store下载 
有月/年订阅跟一次性购买两种收费方式。
 
这套App是版上同学介绍的,本身就是拍摄人像模式视频的App,与前一套不同是拍摄时接口跟设定选项比较简单,但有丰富的摄后编辑工具。包括可以事后调整景深程度、光点形状、贴图、稳定效果、多轨素材...等,前几天这套App也更新成支持使用LiDAR拍效果更好的人像模式视频。
打开之后拍摄的接口超级简单的,点击左排的icon改设定,包括开补光灯、视频画面比例、滤镜跟调亮度。
关掉LiDAR时可拍1080p/60fps,启用LiDAR时,可以拍摄1080p/ 60fps。另外也是用广角(1x)镜头拍时,才可以搭配LiDAR,其他2x、超广角、前镜头拍人像模式视频时,就是用镜头测量跟软件在工作。

拍的时候也可以在旁边看到实时的深度图,一样比较一下用LiDAR测量及用镜头测量的差别,大部分场景下LiDAR的抠边比干净,深度的层次也看得出是比较平滑的。

两种工具拍摄的画面对比,编辑时都把光圈(模糊程度)调到f5.6,而且都有加稳定效果。

但是拍摄时画面上预览不到景深效果,在编辑时才看得到,个人觉得这套App的重点在编辑那边。
拍好的视频,一样会先存在程序里,编辑完成再存到相簿,免得零碎档案太多难以找到要的那段。
可以编辑的项目有事后调整光圈/ 背景模糊程度,以及追踪对焦,如果是不规则运动比方拍猫狗孩子...),建议在这里手点,指定一下对焦点,不需要逐格点,它会自动追踪,就是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有确实锁定在你要的地方。

还有就是拍摄时不太有防震效果,因此一些走动的视频看起来会比较晃,不过这可以在编辑时加上稳定效果,但调整时会拉大画面,画质也有减损,所以还是建议搭配稳定器比较好。


还可以变更散景里光点的样子,有经典的六角型,常见的滤镜、饱和度、曝光、高光阴影...等也都可以拍好后调整。

还有很多编辑工具,比方蒙版、LUT调色档、绿幕抠图(只能在一般视频)算是比较特别的,常见的字幕、贴图、变速、加配乐、很多转场...每一项目里又包含很多小工具,就算不拍人像视频,也很推荐下载来试用看看。

做字幕时有个很特别的「朗读文字」功能,打完字幕,程序会辨识文字转语音朗读出来,读完之后,这段语音会直接存成音档轨道,等于直接帮你加上合成语音了,蛮特别的。

「ProTake」跟「Focos Live」都是可以用LiDAR拍带散景的视频,两者画质跟虚化效果大家可以从视频看自行比较。
用过之后觉得这两款的取向还蛮不同的,ProTake着重在拍摄前可以做很多手动调整,且在拍摄时可以实时预览到效果,跟专业录像的概念比较像; Focos Live则着重在拍完之后,再编辑出想要的效果。
如果你比较熟悉拍视频的设定,可能前者会用得比较顺手。如果是一般用户,可能比较适合可拍完再慢慢琢磨的Focos Live,但编辑完画质多少会有流失就是了。
两者共同的缺点就是拍摄时会非常耗电,试拍那天用iPhone 12 Pro断断续续拍了2个多小时,就用了近60%的电力。
在这两套App里,看来LiDAR都有较好的抠边效果,ProTake效果似乎更明显,而且两套都是拍站定位的人/ 物、上脚架或稳定器,效果是最好的。
 
比较专业用途的

Canvas: Pocket 3D Room Scanner


App Store下载
免费下载,输出CAD文件以数量计费。
 
App Store上开始有不少以LiDAR做3D扫描对象、房间的App了,这类App多半是帮助制作CAD室内设计绘制,或是做3D打印档用。
「Canvas:Pocket 3D Room Scanner」是一套将房间扫描成实景3D图的App,也是在一周前才更新,让程序可取用LiDAR来工作。根据介绍,使用LiDAR扫描,准确度可以提升5倍,而且可以在30秒内立即处理扫描成果Canvas这App,用途是专业的,但扫描指引很清楚易懂,一般人练习几次就可以扫出一个蛮漂亮的3D空间模型,而且画质不错,有兴趣的还是可以下载来玩玩它的空间扫描功能。
扫描前会教你先站在房间的中央位置,然后将画面上方格网区域扫完,它就会自动拼接完成一组3D图。

要扫描立体空间,有点像在扫描一个圆桶型,通常不会扫一次就成功,但这App过程中的指引都蛮清楚的,比方现在的动作是对的,就会请你继续保持,如果扫的方向偏移了,也会提示你回到刚才的位置,都蛮容易懂的,甚至快完成时,还会用小精灵吃豆豆的方式,来指引你往这里扫完就完成了,很有趣。

扫完的3D空间图,纹理很真实,觉得就跟录像一样。

你可以旋转、放大观看这空间图,也可以随意点两个位置量出长度,或是双击某处标示批注、切换视角以平面图的方式浏览。

但主要用途还是让相关工作者将这成品转换成可编辑的CAD文件,这就是付费功能了,它可以输出成skp、dwg、rvt、ifc、plan、dae等格式,甚至是2D PDF文件。这方面的专业功能,可以参照程序的说明。

Polycam - LiDAR 3D Scanner

 
App Store下载
分年、月订阅及一次性购买。
 
从名称上就知道这是个利用iPhone 12 Pro系列,以及iPad Pro LiDAR做3D扫描的App。
前面那个是站在定位扫描3D空间,这个App则可以绕着对象扫描出它的3D型态,然后导出成OBJ,USDZ,GLTF、STL等格式,或是点云文件(PLY、XYZ、PTS等),这类专业功能建议可以参考程序官网。
我这非专业人士玩得动它,也是因为它扫描3D对象的方法蛮简单直觉的。
照到对象后,可以看到上面会布满网状线条,以及一些蓝色的三角区块,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围绕对象,从各个方位仔细扫描每一个部位,直到蓝色块都消失,试了几遍,发现蓝色块消失后,再多绕对象几次仔细扫,让网线看起来都有贴紧对象表面,会比较漂亮,而且扫描时手机不要离太近。

因为东西通常都放在开放空间嘛,所以扫完之后会看到边缘破碎的草稿,这没关系,你要扫描的东西有完整就行了,旁边的破碎待会都可以切掉。草稿看起来OK的话,就可以让程序做处理输出了。

处理完就可以看到彩色3D模型图了,扫的这沙发,纹理虽然不算锐利精细,但还是有表现出一些材质感。

其实它处理完的是带着破碎空间边缘的模型,程序也提供盒状的3D对象裁切工具,点击每一面往内推,就可以把不需要的部分裁掉,而且我发现它也会自动去背,边缘也侦测得很准。这操作方法点击(i)里都有说明。

扫完的3D图除了可以转动用各角度浏览外,也可以量测长度,介绍里有提到,它可以捕捉很精确的尺寸,两点间距离的精确度可在几公分内。我实际量这沙发,的确都很接近。扫完之后如果发现刚漏扫,它也提供保留原对象,再追加扫描新对象的功能。

3D模型图可以导出成这些格式,扫描是免费可用,导出就是付费功能了。

不知道这几套App有没有勾起你去使用一下LiDAR的意愿,这几套是动作比较快,马上就搭配LiDAR做更新的程序,我想一些原本的AR程序,应该也会陆续导入,让程序可以取用跟处理LiDAR收集到的数据,提高扫描的精确度。(比方希望IKEA Place可以尽快更新...)
不过在找程序的时候,也发现目前应用LiDAR的App类型还蛮有限的,多半是3D扫描、AR拍照,如果版上有开发者同学,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觉得LiDAR可以有哪些创意用法吧,希望之后会出现一些有创意或很生活化的应用。
发表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